12月7日,深圳機場衛星廳已建成并完成啟用前各項驗收,正式啟用。衛星廳作為T3航站樓運行業務的拓展延伸,采用與T3航站樓一體化的運營模式,在啟用后將主要為國內航班旅客提供候機、登機、抵達和中轉功能服務。
.png)
在與T3航站樓一體化運營的模式下,衛星廳通過捷運列車系統與T3航站樓相連接,承擔T3航站樓附屬的國內航班旅客候機、登機、抵達和中轉功能,而旅客值機辦票、行李托運、安檢以及到達行李提取等服務功能仍在T3航站樓內完成。
.png)
從T3乘坐捷運列車,3分鐘左右可到達衛星廳,衛星廳捷運站臺位于衛星廳負一層的中部,前往各個登機口步行時間在3-5分鐘以內,據了解,衛星廳內設有53個固定端登機橋,啟用后將大幅度增加深圳機場的近機位,提高航班靠橋率。
.png)
.png)
深圳機場衛星廳,位于T3航站樓北側,機場一跑道和二跑道中間,是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,至此啟用后,將通過深圳機場APM捷運線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連。
.png)
鳴嘯科技參與建設的深圳機場APM捷運系統,是繼鳴嘯科技參與深圳機場航站樓建設之后又一新業績。作為T3航站樓和衛星廳的連接設施,也是衛星廳最重要的配套服務設施之一,該系統是一個定向運行的擺渡系統,主要服務國內出港、到港及中轉旅客,采用無人駕駛自動運行模式,在T3航站樓和衛星廳不間斷運行。
.png)
APM的英文全稱為Automated-People-Mover-Systems,即旅客自動運輸系統,多應用于機場內部擺渡線的短距離全自動無人駕駛軌交技術。鳴嘯科技在上海浦江線、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線等均采用該系統的項目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其技術特點在于無人駕駛、專用線路、膠輪、單軌導向和全自動運行,屬于自動導向軌道交通系統范疇,是全天候現代化“小編組、大密度、高靈活”旅客交通系統。
.png)
深圳衛星廳在設計、建造方面按照“四型機場”要求和“精品工程”理念,精心建設、精細雕琢,傾力打造優質安全、功能適用、綠色低碳、智慧高效的品質工程和民生項目。
.png)
.png)
根據運營方案和計劃,深圳機場衛星廳啟用初期將根據客流情況靈活安排。未來,深圳機場將結合客流量、航線分布等情況優化調整衛星廳運營模式。鳴嘯科技也將積極配合,努力保障T3航站樓和衛星廳間的機場APM捷運系統安全穩定運行,提升旅客出行效率。